close
一個小朋友問一位富翁說:叔叔,你為什麼這麼有錢?」
富翁摸摸小朋友的頭道:小時候,我爸給了我一個蘋果,我賣掉它,再想方法用低價買了兩個蘋果,後來我又這樣賺了四個蘋果。」

小朋友若有所思地說:「哦…叔叔,我好像懂了。」

富翁說:小朋友你懂個什麼呀!後來我爸死了,我繼承了他全部的財產,這才是我富裕的真相

給創業者提個醒,不要癡迷于從閱讀成功人士的傳記中找經驗,這些書大部分都經過了精緻的包裝,很多重要的事實都不會告訴你。

例如,比爾蓋茨的書不會告訴你他母親是IBM董事,是她給兒子促成了第一筆大生意,巴菲特的書只會告訴你;他8歲就知道去參觀紐交所,但不會告訴你;是他當國會議員的父親帶他去的,而且是高盛的董事接待的。

這才是很多事情的真相!



這是一位少年的有趣經歷:
1、6歲時,一位非洲的主教跟他一塊兒玩了一下午的滾球,他覺得從來沒有一位大人對他這麼好過,認為黑人是最優秀的人種。
  
2、8歲那年,他有了一個嗜好,喜歡問父親的朋友有多少財產,大部分人都被他嚇了一跳,只好昏頭昏腦地告訴他。

3、上小學時,他常常花一整天時間偷看大姐的情書,從來沒有被發覺。

4、他天生哮喘,夜裡總是輾轉難眠,白天又異常疲憊,這個病一直折磨著他。他對很多東西都有恐懼症,比如大海。

5、他懇求父親帶他去釣魚,父親說:“你沒有耐心,帶你去你會把我弄瘋的。”也由於沒有耐性,他成了牛津大學的肄業生。
  
6、老師問他拿破崙是哪國人,他 覺得有詐,自作聰明的改以荷蘭人作答,結果遭到了不准吃晚飯的懲罰。

7、他總覺得自己的智商只比天才低一點,結果一測試,只有96,只是普通人的正常智商。

下面,我們再來看一位偉大人物的傳奇:

1、他一生朋友無數,他曾列了一個有50個名字的摯友清單,包括美國國防部部長、紐約的著名律師、報刊總編以及女房東、農場的鄰居、貧民區的醫生等等。

2、二戰期間,在他31歲時,他為了幫助自己的祖國,服務於英國情報局,當了幾年的間諜。

3、38歲時,他記起祖父從一個失敗的農夫成為一名成功的商人,於是決定效仿。沒有文憑的他,以6000美元起家,創辦了全球最大的廣告公司,年營業額達數十億美元。

4、他曾自嘲:“只要比競爭對手活得長,你就贏了。”他活了88歲。

5、他一生都在冒險,大學沒讀完,就跑到巴黎當廚師,繼而賣廚具,到美國好萊塢做調查員,隨後又作了間諜、農民和廣告人。晚年隱居於法國古堡。

6、他敢於想像,設計了無數優秀的廣告詞,至今仍在使用。

7、他說:“ 永遠不要把財富和頭腦混為一談,一個人賺很多錢和他的頭腦沒有多大關係。”
  

那位少年和偉人是同一個人,名字叫做大衛·奧格威,奧美廣告公司創始人。
  

我們把上述兩對7個例子一一對應,便會發現它們之間沒有所謂成功的必然規律:有的可以牽強的聯繫起來,比如偷看情書為當間諜作了鋪墊,對財富的慾望導致日後開了廣告公司,天性友善適合結交朋友;有的則完全相反,沒有耐性卻創造了偉業,身體不好卻長壽,智商不高卻有著驚人的智慧。當然,我們也可以不一一對應。可是,你看了這位少年的有趣經歷一定能斷定他會成為偉大人物嗎?
  

我並不是反對總結成功規律。萬事萬物都存在著一定的規律,但是我們不能機械的理解。有位著名的企業家說:“市場永遠不變的法則就是永遠在變。”有位著名的人類學家說:“估量命運的秘訣就是不可估量。”因為,我們總在不斷的改變。如果真能準確地預測未來,未來還有什麼價值呢?
  

成功是不可複制的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功方式,現在,越來越多的人走進了成功的誤區,懷抱著所謂的成功法則,踩著成功人士的腳印,小心翼翼的向前邁進。結果沒有靠近理想,反而越走越遠。
  

大衛·奧格威的成功在於他順從了性格,並將自己的特點(優點)發揮得淋漓盡致。
  

成功是不可複制的,人的性格、環境、智商、情商、機遇、身份都不一樣,怎能拷貝成功?如果說成功有規律可循,那麼便是

【沒有任何一個人能成為任何一個人,如果他成功了,那一定是認識自己、創造自己、成為自己】


非常的認同,其實世界上很多事情的真相早已被當事者或特定人士所抹去或美化,而成功者自己所寫的自傳只會告訴我們,他是如何辛苦、努力、獨具慧眼,又那會告訴你他成功過程中曾做過那些污穢不堪的事。

曾有人說過「歷史是成功者所寫的」在歷史中,勝者為王、敗者為寇,贏的人用計、不守信諾,叫做兵不厭詐,敗的人用計、不守信諾則叫奸詐小人,看任何事我們不能只是盲從,而是需要經過多方面,站在不同立場去思考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ongpao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